張堯學:教育云的推動建設要靠國家
2011年05月31日 中國遠程教育
國內外網絡教育的差距
在今年《讀者》第20期,有一篇與網絡教育相關的文章叫《愛上網絡公開課》。里面有幾個人物和幾段對話:
在國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王珊上了耶魯大學ShellyKagan以死亡為題的網絡課后說:“這一次是我人生中絕無僅有的,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學習……如果誰給我50萬或者提供一個機會上清華,我以前可能想上清華,現在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清華而去國外學習……學了這個課把我的人生徹底改變了,網絡把巴比塔的梯子送到了我的腳下。”
華東師大的Dylen學的是地理信息系統(tǒng)專業(yè)。他說:“網絡課把艱深的學問在特定的場景內還原到理論出發(fā)點,切入我生活的橫截面。”
媒體人王佩說,以前在大學上課,中國教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,一種是照本宣科型,還有一種相聲演員型。前者枯燥乏味,后者不著邊際??戳藝獾木W絡課后,他說:國外網絡課的教授們“心存虔敬、口吐蓮花,幽默風趣,懂得節(jié)制”。
那么我們國內的網絡課怎么樣呢?比如說我們的大學本科和網絡學院的精品課程,網友們評論說:“精品課程枯燥乏味,很多網站打不開,通信不暢通,看一會兒就斷了,而且打開的看著也不好看,沒什么意思。”《中國遠程教育》有一次比較深入的評論,其中一句話說:“各地仍以面授和輔導為主,學習點想方設法為學員通過統(tǒng)考而努力……”。
而在基礎教育方面,農村中小學的網絡教育當初是個先行者,但是現在DVD基本上成了擺設,光盤沒法看也沒時間看,設備壞了也沒人維修,更別說跟網絡連起來。
比較一下我國和國外的網絡教育,存在巨大的差別。首先是對網絡教育的認識。網絡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。教育首先是要傳承我們的文化。其次教育要啟迪我們的智慧。教育還可能擔負更多的責任。網絡教育也是教育,也應該做到這些。我們的老師和管理人員,要有一種對受教育人的愛,這種愛現在我覺得是減少了。
另外,我們做網絡教育,要有想法,要有思路,同時還要有做事情的勇氣,在干的過程中間出現一些問題、錯誤,要有堅持下去的毅力。
我們的網絡教育缺什么呢?我覺得是其中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更高一點的教育家?guī)缀鯖]有。另外我們的方向不明確,我們網絡教育究竟下一步怎么走,怎么干?大家在迷茫。
另外就是我們課件的質量。國外的網絡課為什么做得那么好,就是因為它的課件的質量好。我們的課件的質量不好,學生喜歡的少,種類也少,總是課堂的翻版,失去了網絡的魅力,失去了它作為一種新技術、新手段存在的價值。
再有就是我們的服務不到位。還有政策不到位。
網絡教育應該怎樣發(fā)展
第一個,面授教育的時候是教師在課堂為學生提供資源,在網絡教育的形式下、條件下誰來提供資源?我覺得應該是國際化的,應該是學生喜歡的。比如廣受學生和公眾歡迎的哲學家、經濟學家,以及梅蘭芳那樣的戲劇大師。要讓我們一些大師級的教師來提供資源,這才是網絡教育有生命力的核心所在。
第二個,最好的老師提供了最好的資源,誰來把這個最好的資源變得讓大眾能夠很快地接受?這需要設計和制作。網絡教育里能不能出現像張藝謀、陳凱歌、馮小剛這樣的人?能不能以拍大片的精神、拍電視劇的精神來做我們的課件?我們甚至可以借網絡教育推出一批明星。
提供怎么樣的教育資源也是需要大家思考的。我們迄今為止一說制作課程,就是課堂的翻版。除此之外,還有沒有新的東西?不要再做大中小學課程的翻版,要做各色各樣的、豐富多彩的、包羅萬象的“海洋”和“天空”。
另外,我們怎么管理和存儲我們的教育資源?應該建大規(guī)模海量、非結構化、富媒體、可擴展,支持高速搜索、支持不同興趣和群體的資源中心。這個資源中心我們說了很多年,幾年前開始政府也投入支持建設過,但是很難建起來,為什么?第一是我們的思想認識問題,第二是我們的技術水平問題,第三是我們的態(tài)度問題。
還有,怎樣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。如果已經有了資源中心,怎么把課件送下去呢?能不能采用一種教育超市的模式(我們后來把它叫做數字化學習港)來配送教育資源和服務?資源中心相當于商品的生產和集散單位,通過超市鏈的方式,統(tǒng)一標準,統(tǒng)一管理,把商品配送到需要的終端用戶那里去,而配送之后則由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,按照服務的模式去選擇。這就打破了原來以每個學校、每個學院自己建學習點,以面授加課件加輔導去通過考試的模式。
我建議采用透明計算模式為用戶提供教育資源選擇服務。你想要什么課,就可以用一個搖控器像電視頻道一樣簡單地選擇,而不必去關心是在何種硬件平臺上,也不必關心是在何種軟件平臺上,只需要關心你想學什么課,就可以在身邊的電子設備上選到。
發(fā)展網教應該做的幾件事
朝著這個方向我們應該做哪幾件事呢?第一件事情,就是研制課件。要以拍大片的精神做課件。就是要投入,這個投入不僅僅是錢的投入,同時還是自己的精力的投入、思想的投入、智慧的投入。如果網絡課大家不喜歡,推進網絡教育的發(fā)展就只能靠國家的政策,文憑的政策、同等待遇的政策等等。我們總是要求政策,為什么總要求?一是現在社會沒有完全真正接受網絡教育,二是我們網絡教育的質量和普通教育還有差距。為什么會有差距而不是更好?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,我們能不能把網絡教育的學生質量做得比普通教育更好?
還有一條就是重視設計制作,內容好和設計制作好要并重。中國網絡產業(yè)上有很大一塊是游戲,它的成功我總結三點,一是要調動興趣,二是玩得好有鼓勵,三是玩不好有懲罰。說白了就是胡蘿卜加大棒。網絡教育做成這樣就好了,但這樣的課每個網絡學院每年做十門八門是很難的,那么一個網絡學院能不能每年做一門好的網絡課?這樣的話全國一年就有近七十門,長期堅持就有規(guī)模了。網絡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業(yè),把一門課做好了,我們的網院就可以立足了,就可以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就像當年的電視劇《渴望》一樣,沒有《渴望》,就沒有今天的電視劇的百花齊放,它得從一個點突破。
同時要推進資源共享。資源共享在中國特別難,因為我們的院長干幾年也不干了,院長要靠這個資源掙錢,掙錢搞點自留地或者退休了干點別的都可以。如果說拿出去共享,就不掙錢了。不僅是課程的共享,還有學習點的共享。我們推教育超市、數字化學習港,目的就是推進學校之間的學習點的軟硬件的資源共享,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,花過那么大力氣去推動過同樣一件事。但是非常非常難。
對于國家來說,我建議推動教育云和基于透明計算的數字化學習港建設。廣電總局今年7月曾發(fā)文要求下一代廣播網軟件開發(fā)模式要按透明計算做。教育云的建設靠學校是推不動的,要靠國家。
現在搞信息產業(yè)有一句話,叫數據就是競爭力。有人說國家的綜合國力最后就落在數據上。美國人從很早很早以前開始把數據電子化,他們在中國布了很多人,搞數據錄入,把他們所有能找到的,報紙、文件、雜志,全都輸到計算機里,做大的數據中心、大的數據庫。別看這個現在沒用,一旦有用的時候非常有用。Google最近還出動了很多車,帶著攝像頭在世界各地掃描,把街景全部掃進去,干什么?搜集數據。我們?yōu)槭裁床凰鸭??我們教育有這么多數據我們?yōu)槭裁床蛔銎饋砟??上海電大在這方面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,上海市政府兩次提供了一個多億,把中小學的課程和上海電大課程整合到一起。
現在開放大學試點搞了五個,我認為真正的開放大學就一個,就是集中好的資源,把它通過相應的渠道、也就是教育超市提供出去,讓學習者按透明計算模式獲得服務就行了。網絡教育就是要建設國家的教育云,為教育均衡服務、為全國人民服務,這件事只有國家能做。而為學習者提供服務的服務體系、教育超市,則可以通過市場方式讓企業(yè)去運作。把國家該管的,學校該管的,市場該管的分開,建立相應的法制法規(guī)來管理,這樣就好辦了。我們現在不是沒有人、不是沒有文化、更不是沒有基礎和沒有錢,是缺少系統(tǒng)思考和設計。
此外,還要適時開展研究生層次的網絡教育,以及大力培訓我們的管理維護隊伍,這也是政府應該做的。要學校培訓很難,而且也浪費資源。